337

环境规制助推中小企业绿色发展

2019/4/1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此前,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支持民营企业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内涵发展新路,积极探索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发展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稳定发展?如何破解中小企业污染治理难题?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环境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绿色转型升级和加强污染治理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李光勤: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和环境治理过程中,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技术能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也会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认为,首先要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2018年,国家提高了企业新购设备单位价值上限、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等,使中小微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

  其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以及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可借助这些方式满足自身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形成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很多城市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解决了不少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第三,面对技术能力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国际性展览会等活动,了解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绿色生产技术,通过进口设备、引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比如,某纺织印染企业为实现转型,从国外进口了数字印染设备,在新设备、新技术和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公司逐渐打开国外市场,业务实现成倍增长。

  政府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寻找生产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企业环境治理方案要循序渐进。除了一些极端污染企业,对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环境治理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让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转向绿色生产行为。

  中国环境报:《意见》指出,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施策,推动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实现达标排放和全过程管控。当前,在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下,您认为,政府部门应如何做好服务,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

  李光勤:首先,针对民营企业,应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合规,即不能违规违法排污生产。从近年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增长可以看出,还有不少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存在污染物偷排漏排行为。政府部门应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好服务,帮助企业了解环境政策法规,提高企业环境意识。

  其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生产设备,采用不同的对策。在民营中小企业中,还存在一些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大、环境治理改善成本非常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寻找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有的企业还存在相对可以继续使用,但会导致一定程度环境污染的生产设备,为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可让其加装一些环境治理装置,或者帮助企业核算投入产出比,选择最优方案。以浙江绍兴为例,当地的纺织印染业在全国享有盛名,但污染也较为严重。近年来,通过合理规划、淘汰落后产能、开发高档新品,绝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重新找到了利润空间。

  第三,企业的环境治理方案要循序渐进。除了一些极端污染企业,对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环境治理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让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逐步转向绿色。

  中国环境报:当前,仍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进入和发展会产生影响,您对此怎么看?

  李光勤:面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个别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确实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企业过去一直靠牺牲环境来牟取自身利益,在提高环境标准和加强环境监管后,企业不得不将过去没有付出的环境成本加上。所以,在短期内,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环境规制的加强能够促进企业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企业生产经营可以选择的方式有很多,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创新,这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机遇。

  如果每个中小企业都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改变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策略来适应新的环境政策,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是共赢的。

  比如,对污染行业的限制,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但除了污染行业之外,还有许多经营领域可以选择。所以,长远来看,并不会限制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因此,从中小企业总体规模来看,其数量并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统计研究发现,在平均意义上,随着环境规制加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率没有下降,而是显著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中环境治理投资所占比重每上升0.1%,中小企业的数量将增加1%。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经济学角度看,严格环境规制对中小企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光勤:根据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涉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

  我们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在平均意义上,随着环境规制加强,中小企业数量的增长率没有下降,而是显著上升,这说明环境规制促进了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具体来说,单位工业增加值中环境治理投资所占比重每上升0.1%,中小企业的数量将增加1%。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随着国家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受到约束的企业可以相对容易地调整经营方向;二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环境投入,让生产行为更加绿色,环境规制并没有让他们退出市场。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正逐渐从不适应向适应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他们会根据环境政策标准,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让企业的经营行为更加绿色。而且,随着企业增长的驱动因素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环境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稳定发展,您还有哪些建议?

  李光勤:从经济增长的源泉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逐渐下降。在受到环境约束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和稳定发展,创新是首选,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中小企业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加大创新投资,不断壮大自己,减轻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是产品创新,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企业要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最终实现技术创新。

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让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据了解,浙江、广东等省正在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渐摆脱了劳动力紧缺的情况,生产行为也更加绿色化。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