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银行服务小微需提升内生动力

2019/1/22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量比上年翻一番。同时,获得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数量增加,贷款利率下降。2018年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面广、价减的特点。

  看到这些数据,或许有人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被破解。实则不然,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非短时间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各项政策集中发力。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情况下,更是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其实,纵观近段时间央行等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不可谓不大。2018年以来,央行采取5次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增加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等定向支持政策,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既增加了银行可贷资金,又起到引导资金价格下移,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

  同时,银保监会持续严监管,通过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对小微企业贷款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的基础上,又提出两增两控一降的新目标,推动无还本续贷业务,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确保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升和利率的下降。截至201811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17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7万户,增长29.2%201812月,新发放的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比上年同期低0.3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发挥了效用。

  不过,对银行来说,上述种种政策支持都是外部因素,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需提升银行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内生动力的提升。通过调整MPA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风险权重释放资本金、免征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增值税等,对达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求的银行机构,在监管评级、市场准入、业务创新、债券发行、准备金率降低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激发其做好小微金融工作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将监管压力和政策红利传导到银行,特别是基层机构,使之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尝到甜头有利可图。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政策落空和执行中被打折扣,以确保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受益。

  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考核激励提升银行内生动力。各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向基层行倾斜、向服务小微企业倾斜,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占比,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真正让各级行尤其是基层行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增强基层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意愿。同时,监管部门应对银行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纠正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激励不足、占比过低等问题。

此外,要通过释放银行内部体制机制活力来提升内生动力。当下,一些银行内部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制约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诸如不合理的贷款责任追究、繁杂的内部审批程序、过高的信贷门槛等,既让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产生恐贷惧贷心理,也给贷款的审批发放带来内部成本的增加。因此,需加快银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建立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打消基层行的放贷顾虑,让其敢于放贷。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注重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市场竞争能力等,为小微企业发放更多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