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百度搜索上海中正人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关键词找到我们!

新闻动态

名校大学生调研小微企业:双脚走出来的国情认知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9/3/4     浏览次数:    

一份稚嫩又真挚、踏实又灵动的大学生返乡调查,在今年春节,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这份跨越10个省份近20个四五线城镇,针对近百个小店小厂的调查,是由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30位00后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

  趁着春节,这些在一二线城市求学的大学生返回家乡,走街串巷查账本、问贷款、填问卷、写报告。从内蒙古丰镇到福建云霄,从浙江余姚到西安城中村,从沙县小吃到钢铁制造业,从农资网商到女仆咖啡馆……这些以往很少在中国经济晴雨表里出现的地点、行业和生意,却是他们用双脚走出来的“国情地图”。

  “虽然累但赚钱”到“虽然赚钱但是累”

  通过调研,南京大学的冯茗铭对小微企业的认知,从“虽然累,但是赚钱”,转变为“虽然赚钱,但是累”。

  冯茗铭家在沙县,母亲的一个朋友就经营了一家沙县小吃。他听说,这个店一年能赚十几万元,这位朋友五年下来就在城里买了房。为了更好地调研沙县小吃店,他特意拜托店家夫妻让他在店里帮忙并留宿一晚。

  小吃店忙碌经营到晚上11时30分才关门。第二天7时开始,店主又要开始一天的劳作。晚上睡觉,在1个多平方米的卫生间内有个木梯,要从木梯爬到不足1.6米高的小阁楼,在阁楼的桌子间搭行军床,然后伴着冰柜“嗡嗡”的工作声入眠。

  正是这一晚的零距离观察,让过去只听过“开门七件事”的冯茗铭,第一次听说了专属小生意人的开门“三件事”:货款、房租和工资。而且他发现,小吃店的确能赚钱,但是赚的没有想象得多。月均一万元的营业额看似已经赶上了一些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但是小吃店主付出的代价是7x24小时待在店里,几乎全年无休。

  而店主与熟客的关系,也让冯茗铭对曾经不理解的店主的坚守,多了一些体会。一位84岁的阿婆每天中午走20分钟到店里吃午餐,听说春节关门,阿婆对店主抱怨:“你一回家,我们又没东西吃了。”

  不光是对企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对家乡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也多了客观的观察和新的认知。复旦大学的杨楠回到老家甘肃天水发现,房价两年内提升了30%多;其中在当地秦州区商业活动最密集的几个路段,房价每平方米约1.3万~1.4万元,堪比上海远郊。

  而家乡的愁事也走上了他们的心头。在山东钢城莱芜,钢铁产业的供应链条上聚集了近一万家小微企业。 复旦大学的朱丛林发现,人才成为了制约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

  用心看家乡 用脚“画地图”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营销中心健康金融实验室执行主任褚荣伟是此次调研的带教老师之一。观察中国项目是他每年的“必选项”之一。每个寒暑假,他都会请大学生回到家乡,实地体验家乡的变化。

  褚荣伟特别注意每次分组一定让当地的学生组队回到家乡。“之所以会选择当地的学生,而不是跨地区作业,是因为每个人对生长的地方都有一份天然的感情,会想了解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

  “说实话,这些孩子虽然从小在家乡长大,但考到复旦、人大的孩子,可能很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父母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来到大城市,接触的也都是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小微企业虽然曾经遍布身边,但却没有切身的感触。”褚荣伟说,最初,和很多人一样,同学们对小微企业有着一些刻板印象,觉得他们是“没有技术含量”“后代不愿接班”“只能在小地方做做”的代名词。

  复旦大学的杨楠说,在调研之前,觉得小微企业因为规模限制,抗风险能力、生存的韧性都很有限,可能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经营状况有比较大的波动。同时,印象中,家乡安逸守旧,变化不多,担心家乡的小微企业陷入被动局面。中国人民大学的何秋璇也有着同样的印象。她想当然地认为,小微企业人员少,投入资金少,获得的利润较低,对市场、行业变化的感知不敏锐。而真正调研下去,他们发现,小微企业的表现远超想象,在当地熟悉的环境中,企业找到了自身的生存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美琪回家发现:即使一个村里有7家本地超市,即使都是本土本乡老熟人,也有经营好坏分别。家住西南角的人家会绕远路去东南角村里最火的超市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做得好的,店家每每“上新”,会用村里的高音喇叭广而告知,还会在会员群里点对点地个性化推销。在淘宝之外,他们在熟人社会里寻找到了一个最简洁的替代路径。

  何秋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小微企业的规模确实都比较小,但它们对自身行业的了解程度、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比她想象的要高很多。同时,他们对新技术的态度也较开放,接受和应用的速度也比想象的要快。

  调研结束后,每个同学都给褚荣伟写了一份总结。在总结中,曾经抽象的名词,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中。尽管不是每一个小微企业都过得衣食无忧,但每个“老板”都在坚韧地守着他们的小小生意。

  “如果是学术和工作经验比较多的人,提供的视角一定会更全面,但同时可能不够真切。”褚荣伟珍惜大学本科生做调研的真挚情感,尽管他们没有经过更多训练,不一定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重要观点,但会给调研工作带来新的灵感。

  调研让学生对中国经济信心更强

  中国人民大学马懿欣的一位调研对象“马占光牛肉干”店主马占光经历了数次创业。做生意30多年来,他从传统的饭店到经营牛羊肉,再到卖熏鸡、卖酱牛肉,最后在牛肉干生意上获得了成功。

  “时代不一样了,要与时俱进”,这是他给马懿欣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的一句话。在流行送整羊的时候经营牛羊肉,而后转战熟食行业,又在十年前就注册了淘宝店,兼售奶制品。

  像马占光一样的店主,让马懿欣对经济形势有了更好的信心。“采访对象普遍都抱有信心,他们凭借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经验以及食品的高质量、高品质,已经站稳脚跟,同时他们相信国家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再加上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也想要探索发展生意的新思路新渠道,有这几方面的努力,经济的发展势必越来越好。”

  一位企业主向朱丛林谈到前几年钢铁形势下滑时,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讲述了经济学中“平均可变成本<产品价格<平均成本时企业应继续生产实现亏损最小”的道理。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旺季深夜还在厂子里坚守的企业主,则是朱丛林朴实又坚定的信心来源。

  在江西九江定山镇,人民大学艾泽乐的家族里,操持着农资生意的叔侄两代人,就呈现出数字时代的两端气质。年轻一代的侄子,上淘宝把农药卖到全国,并不断挖掘出网上新客群,让生意跨越了地域的局限,甚至已经琢磨到农资链条上的金融服务了;而叔伯长辈,还习惯在借账簿上赊账销售,一笔笔地记、一笔笔地勾。和年轻人比没有竞争力怎么办?叔辈们不服气地说:“新的一年我们要学会网上新技术,再加上我们还有老关系,不会比你们年轻人差!”

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如今也是中国小家电三大基地之一,复旦大学的邵晨漪就是在小家电城的黄老板的生意经里,第一次看到了“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带来的真实商机,在传统的OEM贴牌模式进入红海区后,产品打出品牌走出国门才是中国小家电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21-60441218 / 185-1659-8506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