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百度搜索上海中正人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关键词找到我们!

市场动态

美联储缩表在即、加息临近,滞胀风险考验全球央行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1/11/4     浏览次数:    

收紧政策的最大挑战在于滞胀风险。

  北京时间周四(11月4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大概率宣布缩表时间表,而加息可能就在明年年中缩表结束后不久。

  目前来看,通胀已非暂时性的,全球各国央行被迫采取行动。但经济复苏的动能也已经放缓,因此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收紧政策的同时不扰乱得来不易的经济复苏,尤其是外界预计在美联储明年夏季后加息之际,将是经济明显放缓之时。

  尽管中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但全球普遍面临的滞胀风险无疑影响了中国市场。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记者表示,最新披露的三季报结果显示,三季度单季盈利出现负增长,全部A股和非金融板块公司的盈利同比分别下跌1%和6%,低于市场预期。分行业来看,中上游材料行业的单季盈利同比增速明显放缓,下游诸多行业在成本压力下出现盈利负增长。

  缩表后加息也不远了

  疫情后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国会将财政刺激视为一种疫情后的纾困而非一般的需求刺激政策,因此刺激政策的规模也非常庞大,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财政刺激规模的5~6倍,这在驱动需求的同时,也推升了通胀。而疫情导致供应链瓶颈,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美联储希望通胀可以超过2%,但现在超出的幅度似乎过大,9月美国核心CPI同比涨幅为4%,整体CPI同比涨幅为5.4%,因此很难说通胀是暂时性的。”City Index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对记者表示。

  佩里表示,美联储目前每月购买800亿美元国债、400亿美元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会议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暗示,债券购买的收缩进程应当在2022年年中之前结束。其中一种选择可能是将每月国债和MBS的购买金额分别减码100亿和50亿美元。如果美联储按这种节奏于12月开始缩表,缩表应该可以在2022年7月末之前正式结束。另外也要留意美联储之后可能开始加息的时间信号。

  鲍威尔曾表示,不同于缩表,加息的标准要严苛得多,但其实市场对加息的预测要远早于央行本身。例如,市场预计2022年底前美联储加息两次总计50BP,但美联储则认为加息要到2023年年初。

  全球滞胀压力下央行面临挑战

  事实上,美联储已经落后,很多央行早已突击加息,通胀压力超出预期是最大的担忧。

  加拿大央行近日突然宣布结束QE(量化宽松),并且暗示明年4月就开始加息,而市场已开始预计2022年其会加息4次。加拿大和美国这两国经济高度相关,导致货市政策在长期走势高度一致。但是加拿大央行的特点是“憋不住”,总是在美联储出招之前抢跑。

  表面上,加拿大央行给出的理由是通胀威胁,认为通胀超过央行规定上限的时间比预期长,甚至还有继续向上的风险,今年四季度通胀可达4.8%。房价压力尤其大,加拿大全国平均房价已比疫情前暴涨了30%,而该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如果看热门城市,一年多上涨100%都屡见不鲜。

  就美国而言,高油价对通胀的压力可能也不如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压力。美国CPI最大的权重是租金及其等价物(占比33%)呈现出加速上涨趋势,有可能在2022年年中达到同比上升4%~4.5%的水平。之所以涨价压力大,有几重原因:不少按年签的租约已经期满,开始按照新的市场状况续签;因为疫情而躲回家的人又开始回到租赁市场,房屋空置率明显下降;住宅市场的售价也已水涨船高。

      “滞胀”的担忧随之升温,成了目前全球的热搜词汇。滞胀是指一种成长停滞不前且通胀居高不下特征的经济环境,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的西方国家滞胀。尽管美联储关注充分就业、忽视“暂时的通胀”,但明年可能是央行压力最大的时候。

  佩里对记者表示,一方面,美联储需要向市场证明,目前近5%的通胀能逐步回到2%,否则央行的信誉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明年夏天加息之际,可能是经济放缓压力较大的时候,因此如何权衡也是一大挑战。

  涨价压力导致企业盈利放缓

  全球涨价压力对A股企业的影响逐步体现,如铜、原油等海外定价品种价格飙升,锂、硅等上游紧缺工业品价格也屡创新高,“能耗双控”下,此前煤炭价格一度大涨,这也导致中国PPI居高不下,9月PPI同比上涨10.7%,创25年来新高。

  机构认为,四季度的价格压力短期或仍难以缓和。“由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见底反弹,以及燃料、服务业和工业消费品价格走高,10月CPI或上涨。我们预计由于油气和煤价大幅上涨,10月PPI通胀或继续冲高。”渣打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对记者表示。

A股营业收入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在三季度主要受宏观经济压力和基数效应的影响。孟磊对记者表示,4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在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剔除金融股后同比增长27%。不过,全部A股公司三季度单季的收入增速仅为16%,较一季度和二季度的32%和23%出现回落。非金融板块A股公司三季度的单季毛利率仅为17.8%,为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显示在上游价格大幅上涨,但在宏观需求疲软使价格压力无法传导至下游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质量受到明显冲击。

      “近几个月,工业生产受到商品、能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有所恶化,利润向上游原材料企业集中,中下游企业盈利持续承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也从4月份的22%下滑至8月份的14.6%,9月份进一步下滑至13.3%。”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

  不过他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有望使得价格压力在未来逐步缓和。例如,针对前期煤炭商品价格暴涨的问题,政府千方百计扩大能源供应,10月中旬煤炭日产量已经超过1150万吨,工业生产基本摆脱“限电限产”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黑色系商品期货“猝死”,动力煤主力合约高点腰斩。煤炭等商品价格大幅调整,有助于推动PPI下行,也有利于促进工业生产。

  在经济增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机构也不认为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收紧政策。日前公布的中国10月PMI降至49.2,低于9月的49.6,是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水平。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预计未来中国的出口可能触顶,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对家庭消费和服务业继续产生压力。环保措施也将增加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他预计,年底之前,经济或将获得一定的货币、财政政策支持,并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在有限的空间下适度放松对部分房地产的限制。

  外界对于中国央行会否降准仍存在较大分歧,财政发力则成为共识。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新增专项债券仅发行22167亿元,进度只有61%,远低于往年同期。财政部希望“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机构认为,这意味着10月和11月将密集发行1.45万亿元,有力支撑基建投资。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4日 来源:第一财经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21-60441218 / 185-1659-8506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