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百度搜索上海中正人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关键词找到我们!

市场动态

内外因叠加冲击A股 赛道切换酝酿新机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1/7     浏览次数:    

开年后,A股连续3日出现调整。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市场调整在可预期范围之内,外围因素是调整的主导逻辑之一,美债利率跳升,不止A股,港股、美股科技股也普遍受挫。同时,新能源赛道等也受到较大冲击。基金公司则普遍认为,机构资金调仓换股、美债利率上行和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市场风格自发再平滑等,是引起近期市场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

  对于全年市场而言,机构普遍预测,前期的调整已经消化了高估值可能导致的风险,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外部因素,均在本次调整中得到了集中释放,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建议投资者理性面对市场调整,做好组合优化,避免追涨杀跌。

  内外共振

   A股遭遇“三连击”

      “市场的调整基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内部是资金博弈层面,外部是美债利率快速上升,引发货币收紧预期。”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王德伦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整体上看,本轮调整从去年12月初已经开始,12月中下旬调整加剧。创业板指数的下行也一月有余。去年12月,创业板指下跌了4.95%。

  王德伦认为,去年12月初,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板块估值历史分位达到高位,股价对信息的敏感度提升,资金博弈加剧。同时,部分投资者可能进行了估值切换,面对高估值景气赛道股,部分投资者可能提前锁定收益,转向安全垫相对更高的低估值板块。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也认为,市场调整来自于资金换仓。

      “年底机构阶段性考核结束,存在对高景气板块兑现盈利、降低风险敞口的动力。”吴开达坦言,由于预期今年的相对高景气不再稀缺,市场资金对于稳增长、宽信用预期下基建地产链与高景气的新能源产生了巨大分歧,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初约束放松后集中爆发,可以看到A股成交放大,机构重仓股大跌。

  在A股投资者忙着调仓换股的时候,外部环境也给投资者带来较大压力。吴开达表示,美联储去年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对缩减资产负债表已充分讨论,缩表时点可能超预期提前,市场已经在体现这种担忧,今年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上行至1.7%以上。

      “近期市场担忧美国加快货币紧缩,10年期美债利率快速上升,美债利率的上升推升资金成本,不利于高估值赛道股表现。”王德伦说。

  深蹲蓄力潜藏机会更多

      “上半年调整越多,下半年行情可能更加平稳且更加精彩,所以当下蓄势是为后市发力。”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王胜认为,上证指数去年波动幅度在12个点左右,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今年即便振幅增大也是正常现象。当下来看,市场也不会出现大上大下、急上急下的情形。

      “总体来说,不用过度悲观,目前只是市场经历过漫长上涨之后的正常波动。”王胜说。

  吴开达也认为,市场调整不会长久,也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在投资者预期重新收敛后将继续上攻。考虑到政府的逆周期调节较早开始,宏观经济具备韧性,同时去年底的降准降息信号显示宽信用周期或将开启,助力市场流动性,处于业绩真空期的一季度或许存在基于业绩预告的高景气结构性机会。站在全年角度,市场或蓄力冲击新高点。

      “经过本次调整后,我对市场相对看好,前期的调整已经消化了高估值可能导致的风险,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外部因素,在本次调整中都得到了集中释放,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王德伦表示。

  从市场普遍观点来看,即便是新能源等热门赛道的调整,可能也只是估值波动。

  王胜认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地产产业链预期政策有宽松,这个事情暂时无法证伪,叠加估值较低,所以引发一部分资金向该板块进行切换,去谋求因为边际上政策可能放松带来的一些绝对收益机会,但是从大逻辑上来说,新能源还是发展方向,调整之后还会再次迎来机会。

  王德伦也表示,当前高景气板块估值重新回到了2021年9月初的水平,考虑到后续业绩释放对估值形成消化,未来市场有上升的机会,此时反而应考虑对优质公司和个股进行逢低布局。全年来看,上半年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扰动和A股盈利整体走弱之下,市场可能震荡较多,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企稳、政策友好和盈利触底回升的预期下,A股走势可能相对较好。

  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下行情?王德伦认为,一方面要做均衡配置,在市场波动下,用配置更均衡的组合对冲因个别板块剧烈调整而对整体收益造成的负面冲击,同时做长线投资,不追涨杀跌。

      “经过过去一年的大涨后,高景气板块的调整在所难免,建议投资者理性面对市场调整,在非系统性风险和非基本面拐点导致下跌的过程中,做好组合优化,避免追涨杀跌。”王德伦说。

  对于市场机会,吴开达建议关注“专精特新”,“2022年最大的认知差是,大众会发现中国的核心资产不只是少数几家公司,而是整个A股。周期切换一般是3~5年,‘茅指数’2021年初崩塌至今只是起点,‘茅’、‘宁’之后是‘专精特新’,‘专精特新’不是概念,是路径。”

发布时间:2022年1月7日 来源:证券时报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21-60441218 / 185-1659-8506
浏览手机站